║非美劇║1113 巴黎恐攻 13 novembre : Fluctuat Nec Mergitur Netflix
不小心點開了這一部影集,發現是一部紀錄片,心中抖了一下,紀錄片要拍的不悶、不無聊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記得嗎?2015年的時候,法國巴黎在11月13日這一天夜裡,在六個不同地點、相近的時間內發生了連環恐怖攻擊,總共造成130人死亡。在影集一開始的時候,我竟然完全忘記曾經發生過這麼慘烈的事件!!直到法國前總統和足球場這兩個關鍵字出現的時候,我才依稀想起。接下來的生還者一位一位接著上場描述當時的經過,我才片段的回憶起這件震驚全球的新聞,而且竟然才五年前發生過的事情啊啊啊啊(短短的時間就忘得一乾二淨)!這時有種〔紀錄片的存在〕好重要的感覺,提醒著我們曾經發生過的事情,以及這個事件在受害者心中所留下的印記。
紀錄片從一個美好的晴天,看似再平凡不過的巴黎早晨中展開,伴隨著法國香頌,有種旅遊頻道的感覺。在廣播的旁白下,各個倖存者開始陸續現身講上一兩句,述說著他們那天的行程,大家都準備著要度過一個美好的週五夜晚(這時我尚無法跟恐攻連結在一起,完全不明白這些人是什麼人)。一直到足球場和前總統上場,我腦中的資訊開始搜尋到一些模糊的記憶,接下來很快的一陣轟隆巨響,這才想起了這起恐攻。接下來播放的是數通的報案電話。
除了倖存者的口說描述事件外,還有參與救災行動的消防員以及負責攻堅行動的警察。參與到事件的前總統和巴黎市長的拍攝片段比較短,算是比較無所謂的片段(尊重一下人家法國的政治家好嗎)(還有我每次要打巴黎,注音選字不要假會給我修正為八里!)。
紀錄片總共分成三集,第一集是著重在足球場場外、一間不遠處的酒吧和小柬埔寨餐廳的受害者為主。這部片並沒有找演員重現當時發生的情景,只有穿插一些當時爆炸後發生的真實畫面,拍攝一些場地的空景,有時候甚至只是圖片(.jpg)而已,還有超級不特別的建築物平面圖。這段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黑人爸爸,在爆炸發生的那個摸門,兒子剛好去上廁所,不在自己視線內,那種內心一定會上演上百個無數小劇場,把自己嚇得半死。直到兒子出現兩人相擁而泣。
第二、三集主要是巴塔克蘭劇院(Bataglan)。即將進入週末的夜晚正是大家都想要狂歡,休息,看表演,聚餐之際。Bataglan這天演出的是玩命鷹族(Eagles of Death Metal)的音樂表演。受害者從歡樂的氣氛開始講起,但是,沒多久一切就變調了。其中有一個倖存者特別突出:Marie,她講話和罵人時喜感特別重。還有一位男生,在面臨生死存亡之際,他想的竟然是:希望房間沒有太亂,這樣父母不用收拾很久。(天啊!我以前曾經想過這樣的問題!!如果萬不幸遇到什麼意外的話,別人整理我的房間要整理多久!)
第一集的時候我還對燈光不太習慣,有時候把受訪者拍的太完美(很像是超級完美修片後的沙龍大頭照),讓我覺得很出戲(但是瑞凡這不是戲,這是他們曾經真實經歷過的惡夢)。到了後面開始漸漸習慣,加上其中幾名倖存者口述時有比較多的情緒表達,於是越來越沉浸在他們經歷過的這起事件中。人們如何躲在天花夾板中求生存,地上諸多的屍體,在下一波槍枝掃射過來之前只能躺在地上裝死,被當為人質挾持拖延時間。在爬到天花板上時,其中有一個女孩嘗試了數次都無法爬上去,她描述當時大家並沒有因此而爭相著要先爬上去,反而是在後面幫助她,像是排隊似的井然有序,在這種生命危及時更能顯耀人性的光輝。
講話超帶喜感的Marie,在講到警方攻堅後要帶眾人離開建築物,並叫他們遮住眼睛,不要看往樓梯中間。但在一陣晃動中,Marie眼睛不小心瞥見了那滿滿的屍體…。這種只會出現在電視/電影裡的場景,卻出現了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而且那是一個你看過以後想忘卻忘不了的畫面QQ
後面還有一段是警方攻堅採取行動的口述。我相信他們都演練過這樣的事情,但是當數十具屍體就在你眼前,還是非常令人難以承受。
2016年 Eagles of Death Metal 再次舉辦演唱會,並找來了受害者或是受害者家屬,延續那場未完的音樂會,也為他們致意吧。其中一名受害者說道當時他身旁是一個70幾歲,與周遭完全格格不入的阿伯,但是開始沒多久後他也瘋狂地融入音樂中,奮力的搖頭晃腦起來,這應該是阿伯用自己的方式和他所失去的兒子或是女兒之間建立起的一個連結,在這一刻阿伯觸摸到了失去的親人的心靈。
拍的很樸實,沒有加入很多元素讓你眼花繚亂,或是讓你覺得好精彩的一部「戲」。導演就是那麼樸實簡單的告訴觀眾2015年曾經發生的慘劇,經由參與到這個事件的人的描述。這不是戲,也不僅僅是場惡夢,這是真實人生。拍的簡樸卻感人,但不灑狗血。我一直以為紀錄片不是我的菜,原來是美式的拍法一般說來並不吸引我。
片名的Fluctuat Nec Mergitur是巴黎從1358年便開始使用的座右銘,源自於拉丁文,意思為“tossed but not sink”被丟入浪潮中也不會沉沒,這座右銘同時表現在巴黎的市徽上。在2015年的恐攻後,這句話更常出現在媒體上,這正代表著法國並不會被恐怖份子擊敗。
看完這部片的時候,忍不住和現在(2020三月)的法國相比。西方國家對於恐攻的各種SOP絕對是大師等級吧(尤其曾經遭受過重大事件的美國和法國),從追查恐怖份子的訊息,追緝,攻擊,攻堅,可能的犯罪意圖等等。但是在武漢病毒攻擊下,一個看不見的敵人,卻潰不成軍(嘆)。在大家稱讚台灣防疫佳時,很多人都說是在2003年時在SARS攻擊下,我們成了國際孤兒(當時共有346名確診病例,造成73人死亡),正因為SARS慘痛的教訓,才有今天的我們,每次看到這樣的經歷,總為台灣經歷的處境覺得太心疼(等等心得為甚麼突然轉到台灣和武漢病毒)。
點閱: 62